新东方网>呼和浩特新东方学校>学校活动>正文

网课半年后,我妈说:这辈子,我就没这么期待过上班

2020-11-10 17:25

来源:新东方呼和浩特学校

  11月7日,第十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高峰论坛以“后疫情时代的变与不变——让云端的孩子拥有美好童年”为主题,邀请了海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学者、教育观察者及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以寻求后疫情时代下家庭教育发展的变与不变。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网络教学将孩子的学校生活逼进了家庭,孩子和家长相处的时间也相应增加了不少,但我们能看到无数父母的吐槽:

  “希望赶紧开课,把这魔猴儿给送回学校......”

  “我再也不想陪孩子上网课了......”

  “以前觉得上班好辛苦,陪孩子上网课半年,我好想上班。”

  ......

  可以看到,疫情之下,父母开始审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时间、状态、习惯,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育学界乃至社会关于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声音——童年经历和人生发展有些什么样的隐秘关系?疫情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改变和挑战是什么?后疫情时代的家庭教育新趋势?家庭如何面对不确定性超越确定性?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届论坛邀请了数位海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学者、心理学专家、教育专家、社会学专家和知名人士共同展开深度研讨。

  主论坛

  7日上午的主论坛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及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共话“教育的本质”。

  朱永新对话俞敏洪:教育的本质

  从左至右为湖南卫视主持人张丹丹、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及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

  朱永新认为,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帮助人能够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俞敏洪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一个人成功和快乐,是让一个人有良知和良心。

  而关于疫情之下家庭教育所扮演的角色,朱永新说道:“在学校教育产生之前,尤其是在现代学校制度产生之前,人们大部分是在家庭里面接受教育的,所以几千年的教育历程,主要发生在家庭。现代学校制度产生以后,它把社会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到一个被称之为叫学校的地方,教师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所以很多父母亲退居二线,拱手相让了教育权。但这次疫情的出现证明了家庭教育正在王者归来,尽管孩子们通过网络,通过线上接收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讯和课程,但是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父母的陪伴、监督、指导、关心下在进行的。”

  俞敏洪认同了朱永新的观点,但也补充道,“这一次疫情其实只是让家长更加意识到了在家庭教育中间的问题。但家长们自己,也包括社会本身,并没有为家庭教育提出一整套的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方法。很多家长只是在焦虑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跟孩子相处,该怎么样跟孩子建立一种更加亲密的关系,也是一个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但是能够确信的是,家庭教育一定是学校和家庭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闭环的。”


  除了圆桌对话,还有四位嘉宾围绕相关话题,做了精彩的主旨分享,旨在帮助家长开启后疫情时代家庭教育大门,让孩子在后疫情时代拥有更美好的童年,让孩子看到成长的意义,从容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解琪:《2020年中国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总经理解琪

  疫情对每个人都带来了影响,对于父母和孩子而言,可能有了更多的时间相处在一起,但这个相处的时光到底是美好还是挑战?当孩子不能去学校上课,在家里进行线上上课的时候,对这些家长来说是考验还是幸福?

  针对上述问题,新东方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内,通过18000份家长问卷及部分家庭的定性调研,最终输出了这份《2020年中国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从解琪的分享中可以看到,疫情这段经历让每一个家长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重新审视亲子关系。“我们乐观的发现,大部分家长不再以简单的“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69.8%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优秀最重要的含义,还有65%的家长认为乐观积极是优秀非常重要的标志。”


  杨雄:AI时代,我们如何做家长?

  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雄

  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00后的社会化过程,父母、老师权威不断下降,由此也体现了我们今天在互联网时代,在AI时代做父母的人必须要认知到孩子认知上的一些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之下,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雄分享了三个重要观点:

  第一,父母千万不要逼着孩子再去死记硬背。人脑容量有限,我们提倡是有效学习。不要让孩子做非常愚笨的、重复的动作。

  第二,虽然人类的深度思考现在机器赶不上,但是有朝一日可能会赶上,所以在AI时代,我们主张ACE学习法。A是审美,C是创新,E就是我们移情、共情的能力。ACE的学习法是对抗电脑机器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在AI时代要鼓励孩子自己多做决定。在后疫情文化时代,共同交流、共同成长是符合正向发展的理论。

  第三,高技术时代我们必须要用高情感来平衡。因为现在人脑和电脑,科技和人性的这种发展比赛,家长是跟着考试走,逼着孩子回答问题做作业会更加精准,甚至0.1分都会决定你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在AI时代用一种高情感来对抗它,使得孩子心理的平衡,就不会出现高坠。


  王殿军:重塑评价系统,回归教育本质

  清华附中校长、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殿军

  在《重塑评价系统,回归教育本质》主题演讲中,王殿军谈到了自己对评价体系的看法,在它看来,重塑正确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撬动中国教育,朝着正确方向走的一个支点。应该改变只用分数评人、选人的单一评价体系,不要让分数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必须要建立多维度、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体系。“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全面成长,回归教育本质,拔尖创新人才辈出,中国才能够决胜未来。”


  李明舜:新时代家庭观与儿童的家庭保护

  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法学教授李明舜

  家庭保护和教育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儿童的家庭保护是儿童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儿童家庭保护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而我们在对儿童家庭保护中要注意:一个是家庭保护的基础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再一个注意保护权益的全面性和人身保护的优先性。

  更多阅读:《《今日说法》专家李明舜:爱情像闪电,婚姻就是为闪电付电费》

  在上午的论坛中,几位专家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后疫情时代中国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家庭教育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及超越确定性,怎样守护孩子美好童年,帮助孩子寻找成长意义、从容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下午的平行论坛则分为了儿童发展论坛、父母成长论坛、学校及社会支持论坛三个分论坛。多位专家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助力孩子成长,支持孩子在后疫情时代拥有别样的童年。

  儿童发展论坛

  在儿童发展论坛中,演讲嘉宾们从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出发,以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为理论依托,引导观众读懂孩子,用发展的眼光陪伴孩子成长,探寻孩子成长每一个阶段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

  沈奕斐: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

  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副教授沈奕斐

  沈奕斐主任在分享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后喻时代”,她谈到,“中国正在快速地进入到后喻时代。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不是父母去教育孩子,甚至父母会受孩子影响。”

  现在父母们会发现,孩子的物质需求已经被极大的满足,他们更注重精神的需求,更在乎社交,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在加强。他们会求新求变,最后他的价值观非常多元。但与此同时他为了寻找自我,又很容易站立场。这是年轻一代在后喻时代容易出现的特征。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无法助力孩子成长的。孩子的很多问题不仅仅是父母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很多时候是社会带来的问题。我们的确无法改变整体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今天所努力的方向是我们能不能给孩子一个喘息的空间。我们每一个人去打开那个小口,能够让他看得到未来,万物有缝隙,那是光之来处。


  陈默:读懂孩子,从走近孩子开始

  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

  陈默专家分享了自己对现在家庭教育里最大问题的看法:“有人问我,现在家庭教育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跟他说,焦虑。九个焦虑的妈,一个焦虑的爸,他说妈妈为什么焦虑呢?宏观来看,是因为有一个观念在作祟,这个观念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我问过很多孩子,你印象当中对妈妈讲的哪句话印象最深?孩子说:抓紧点,快一点,抓紧点,快一点。人如果长期被催逼会有两端表现。一端就会成为强迫性,什么事情都要追求一个完美,做的不好拉自己头发的小孩也有,写字要写得像印刷体一样;到了高中定了很高的目标,但是高目标往往伴随高焦虑,最后学校去不了,高考前情况变得一塌糊涂。这种情况实在太多了。另一端就是没动力,什么都不干。”


  王小骞:用发展的眼光陪孩子一起成长

  原央视著名主持人、亲子教育专家王小骞

  王小骞专家分享了“用发展的眼光陪孩子一起成长”的四字方法:听、塑、教、爱。

  听。父母应该懂得倾听自己的孩子,如果一个人没有被听到,没有被理解,没有被尊重,时间久了之后孩子就不愿意再跟你聊了。

  塑。有人说性格是天生的,其实只有天生的气质秉性,性格是在后天父母塑造出来的。只有把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调动起来,才能省大心。

  教。左半边底下一个小孩,上面有两个叉。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大人手持教鞭打在一个孩子的身上。所以我们很多的中国父母笃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爱。父母觉醒,成为孩子最强大的支持系统。繁体的“愛”,是用手捧着一颗心。用善意的态度养育我们的孩子,去爱我们的孩子,去输出有健康度的爱。


  刘文利:儿童教育与性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利

  什么时候开始性教育?关于这个问题,刘文利教授有自己的见解:

  “当别人问我这个问题时,我就会说从孩子出生就已经开始了,当你告诉他他是从哪儿来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给他讲这些知识了。男女生第二性征的出现,我们也需要事先告诉孩子青春期有这些变化。这里也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性教育一定不是妈妈的专职,对女儿的性教育也不是只有妈妈才能去说,爸爸也要去说,而且有研究证据表明,如果一个家庭里爸爸妈妈都跟孩子谈性这件事,对这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你想让你的孩子安全吗?你想让你的孩子健康吗?你想让你的孩子幸福吗?那你就跟他谈‘性’,这是一个可以拉进亲子关系的重要黏合剂。”

  父母成长论坛

  父母成长论坛是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隔代教养等多角度探讨了当下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

  关凌:育儿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中国内地女演员、主持人关凌

  关凌分享了自己的育儿故事:“每一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我也想一碗水端平,但根本就端不平,因为我觉得每个孩子想要的不一样。

  二胎的家庭更像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当中他会学会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去处理冲突,缓和关系。所以没必要着急端平,我们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矛盾,毕竟他们相互陪伴的时间远远超过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席瑞:自我价值感的培养——浅谈儿童失败教育

  奇葩说辩手席瑞

  席瑞在演讲中分享了三个亲子关系沟通的方法:

  1、 自我说服配套认知协调。最高级的说服,往往都是自我说服,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说服者,孩子长到一定地位,不可能不明白事理。

  2、 不带情绪地沟通情绪。情绪会点燃情绪,你可以非常冷静地告诉他,“我不带情绪,但是我很生气”。

  3、自私让你的理由更可信。沟通的方式不应该是继续套上为你好这种修辞,更可能是可以直接跟孩子说。比如穿秋裤这件事,我们可以说“妈妈不知道你冷不冷,但是妈妈觉得今天挺冷的,你可不可以穿秋裤,你穿秋裤不是为了你自己暖不暖和,你可以为了不让我担忧,为了不让我记挂你,把秋裤穿上”。

  王龙玺:家庭视角下的性与性别平等教育

  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性教育技术顾问王龙玺

  在《家庭视角下的性与性别平等教育》主题分享中,王龙玺提到了良好的性与性别教育三原则:

  第一个原则,多样性。如果你多去看国外儿童性教育的绘本的时候,你会发现国外很多绘本都会出现残障孩子,比如说推着轮椅,或者拐杖的形象,这就是一个多样性的展现,让孩子从小理解人是多样的,有残障群体,有非残障群体。

  第二个原则,普遍性。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很好,都可以变得更好,都可以去享受生命里非常美好的东西。

  第三个原则,流动性。我们的一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今天这个时代,有人能把孩子一生都关在笼子里,保持他不受任何的污染和不经历任何的挫折。我们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最核心的让孩子知道即便是经历过痛苦,也可以从中走出来,并且重新面向未来的勇气。

  银娟:如何开启孩子的屏幕智慧

  中国文化部特聘心理学专家银娟

  关于网络使用成瘾,银娟认为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屏幕智慧模范,她建议:

  1、 和孩子有电子世界的交流和对话。作为孩子网络使用的一个督导者,不仅是帮助孩子控制使用时间,更要和孩子有电子世界的交流和对话。父母可以名正言顺的跟孩子说,我会时常了解一下你在网络上的行为是什么样的,不仅是了解孩子,而且是和他有密切关系的同学,那么他在网上干什么,我们都是一起去了解,同时对这种网络行为进行探讨,并且导入一个正向的认知。

  2、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之美。我们有意识地去安排生活,比如说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一起去看博物馆,一起去参加画展等等,甚至在家里一起吃一顿饭,这些生活事件决定了一个家庭的温度。通过你的付出,孩子发现了时间与空间的风景,无形中,孩子学会了感知人和世间的关系,人和现实的关系,感受现实的热情和家里这个优美环境的一种调和。这也是我们说的精神养分的一个重要来源。

  学校及社会支持论坛

  人在社会中生活,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在学校及社会支持论坛中,嘉宾们探讨了面对“风险社会”,学校和社会如何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佟新:面对“风险社会”,我们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佟新

  在佟新教授的分享中,我们看到她的建议:“适应信息社会教育的出路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回到生命本身——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这是人最基本的生物性。

  另外就是要成为一个有助人能力的人。人是要有社会性的,通过社会性他才觉得自我有价值。如果一个孩子有自己的能动性,能够在家里获得一种自主,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能够有助他人的,能够有思想创造的能力,他就是一个未来不害怕任何风险的人。

  社会的转型到今天信息社会,它一定是有未来的。它的未来远比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要大。只要孩子的内在动力被发掘出来,他未来的潜能就是无限的。我们要相信未来,相信孩子,给他更充分的信任,给他更多的空间,让他真正发现自己内在渴望。我觉得这就是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

  黄辛隐:中小学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苏州大学教授黄辛隐

  苏州大学教授黄辛隐分别从纵和横两个部分给大家介绍了心理健康的三级网络:

  “在纵向方面,首先出场的是第一个层次——中小学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这个层级走到第二步,就是中小学专门的心理辅导室,还有一大批专职和兼职的心理老师们;再朝上走,还有一个特别的、区域性的专业机构。

  横向方面,最基础的部分,就是在街道和社区有很多苏老师的分站,这使得家长们如果有一些对心理关注的需求,或者有一些困惑烦恼的时候,在很近的地方就可以找到能够帮助你的人;再朝上,就是各个县市区都有指导的分中心。”

  古典:如何助力孩子的每次成长跃迁

  中国职业生涯教育专家、新精英生涯执行总裁古典

  π是个无理数,它叫无限不循环。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无限不循环的,我们怎么样在无限不循环的世界穿过迷茫,持续的越来越好,把不确定性从风险变成一种机会,那就是π的技能。

  未来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除了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热情技能。这个技能能帮助他在不确定性中找到一些可能性,让他在切换人生重大的节点时有一种苍蝇的勇气。这样的人在不确定的时代会涌生,这就是π型人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和技能找到自己的可能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要做的事情吗?

  代颖:用青春陪护童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线上教育公益组织成员代颖

  代颖通过自己的线上教育公益项目,对教育有了更多维度的理解:

  “首先是时间维度,我作为一个个体,我过往的教育经历塑造成了现在的我,然后我再把我的价值和理念传递给其他的人,让他们在未来的时候也能成为更好的大家的样子。

  第二个是空间维度,我们说教育就是在学校上课,或者说自己看书,或者怎么样,我更倾向于把它理解成家庭、学校、社会各个主体去同时进行的一个系统化的东西。

  第三个是情感和价值维度。教育的核心是人,它的对象、进行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人,所以我们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培养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是他们自己想去学,而不是我们想让他们学,然后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学生,像要求学生一样要求自己。”

  作为教育行业领军企业,新东方始终关注并努力推动中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自2008年举办首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至今,新东方一直坚持投入,利用自身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将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的先进理念和教育观点传播到千万家庭。迄今为止,历经十二年连续发展的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已成为国内家庭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论坛活动之一。

  在2020年这样一个特殊节点,新东方依然大力投入举办第十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试图将更多唤醒更多中国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推动不同领域的对话与合作。

  我们期待全社会共同发力,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孩子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扫描二维码查看回放

  

新东方呼和浩特微信:呼和浩特新东方 (微信号:hhhtxdf

最新优惠报名、讲座活动、考试信息,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2020,学习不能停!

已为26045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

*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